世界今头条!再看“一米线”

2023-01-16 03:56:29    来源:三明日报

市民在超市“一米线”处等候结账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●本报记者 吴佳霖 文/图

坚持“一米线” 持续讲文明

“排队结账请戴好口罩,保持一米距离……”每天上班时间,三元区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不时地提醒顾客。

勤洗手、少聚集、“一米线”……如今,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这些话语成为人们相互提醒的高频词,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。

超市里,收银通道的地面上贴着“一米线”标识,市民按标识有序排队结账,尽管这时客流量较大,并未出现随意插队现象。

“以前并不是很在意这些,现在大家似乎更注重这个细节了。虽说之前也会注意,但现在出门下意识地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,都成一种本能反应了。”正在排队结账的陈女士说。

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,在超市、医院、商场、车站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场所,社交安全距离备受重视,设置“一米线”成为常见的疏导秩序措施。

在三元区列东街一家银行内,记者看到,每一个窗口对应的地面上都贴着“一米线”标识,广播里不时传来温馨提示,发现有人不按照“一米线”方式排队,工作人员会上前引导。市民张先生说,之前他来银行办业务,总会忍不住往前凑,现在会自觉退到“一米线”外等候。

遵守“一米线”的文明规则既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,也是市民文明素养的体现。

“一米线”并非疫情防控期间的创造,在银行、医院、政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,早就有“一米线”的设置,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、维护公共秩序。而现在“一米线”还具有保护个人健康安全的内涵,作用更显重要。

作为一种国际惯例,“一米线”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,在银行等窗口单位采用,并延伸拓展到公交、地铁等行业。这既是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考虑,也是规范公共秩序的需要。但在很多领域,“一米线”此前近乎是被遗忘的。而现在,“一米线”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文明规范。

当然,“一米线”并不仅仅是一个绝对的数字,疫情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频次,缩短在公共场所停留时间,尤其在室内、电梯、公共交通工具等相对密闭的空间内,以及排队等待的过程中,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,采取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聚集等措施,最大程度减少风险。这也是“一米线”相关联的现实考量。

安全“一米线”

守护好秩序

来做核酸的何大爷站在“一米线”标志处,手指着前面间隔排队的人说:“以前来做核酸虽然也会间隔排队,但遇到人多时,有时也免不了人挨着人。现在大家反而更自觉了,都会站在‘一米线’处,甚至会离得更远。”

从遵守“一米线”文明规则可以看出,大家的心态更加包容,认识更加客观,对于自身防护也更看重。

“现在在公共场所排队还是保持‘一米线’安全距离为好,不仅是对自己,也是对他人的负责。有序排队,且自觉遵守‘一米线’挺好。”正在排队的迟先生说。

“一米线”虽间隔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却拉近了人与安全的距离。有序排队,保持“一米线”,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,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。

文明排队“一米线”,不仅是为了保障防疫安全,也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,以及对个人隐私的尊重。“一米线”就像一面镜子,折射着人们的规则意识;“一米线”也是一把尺子,丈量着个人文明水平。疫情防控期间,人们自觉遵守“一米线”,切实感受到“距离产生美”的良好效果。“一米线”应当坚守,不应只是画在地面上的黄色标示线。当它成为民众自觉的行为时,也就成为印在市民心中的文明线。

关键词:

X 关闭

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?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新华社
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:已立案调查
时间·2021-12-29    来源·中新网

X 关闭